上海虹桥医院甲状腺刘金怀医师告诉您:“桥本氏病”,其实这个病临床并不少见。桥本氏病于1912年由日本人桥本策首先报告并描述,因而得名,又称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甲状腺疾病的7.3-20.5%。
自50年代以来,随着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技术的发展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该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桥本氏病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也是儿童散发性甲状腺肿的常见原因,男女比例约为1:6-10。本病起病缓慢,发病时多有甲状腺肿大,质地硬韧,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压迫症状。
初期时常无特殊感觉,甲状腺机能可正常,少数病人早期可伴有短暂的甲亢表现,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常见临床症状有怕冷、浮肿、乏力、皮肤干燥、腹胀、便秘、嗜睡、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桥本氏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出现先天性免疫监视缺陷,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甲状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致使甲状腺滤泡上皮破坏而致病,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目前桥本氏病的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优甲乐、加衡、甲状腺素片,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都将加速甲减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属禁忌。